2017.01.26
耳熟能詳的容災與備份,或許今天你才真正認識
容災和備份經常放在一起講,但實際上是兩個概念,容災是為了在遭遇災害時保證信息系統正常運行,幫助企業實現業務連續性的目標;備份是為了應對災難來臨時造成的數據丟失問題。
因此事實上容災系統與備份系統是獨立的(當然現在出現的一些災備一體機會將兩個系統融為一個)。容災備份產品的最終目標是幫助企業應對人為誤操作、軟件錯誤、病毒入侵等“軟”性災害以及硬件故障、自然災害等“硬”性災害。但是目前很多用戶會將容災備份混為一談,或者將容災備份等同于數據復制或者高可用。這里我們要明確幾個概念:
容災≠遠程復制
遠程復制是指運用復制技術將數據以同步或者異步的方式存儲到異地災備中心中,其主要實現方式有三種:
1. 利用主機遠程復制軟件或硬件,如Rose Replicatior、Double-Take RecorerNow、EMC Recoverpoint等;
2. 利用存儲自身的復制軟件,如EMC SRDF、Netapp Snapmirror等;
3. 利用數據庫軟件產品,最典型的如Oracle Dataguard、Quest Shareplex等。
以上這種遠程復制的方式可以實現數據級的容災,但是無法實現災難發生時保證業務的聯系性,也無法保證在數據在出現邏輯錯誤或人為誤刪除時的數據安全。
容災≠備份
數據備份是數據在出現邏輯錯誤或人為誤刪除時,可以將數據恢復到恢復到正常狀態,備份和容災針對的是不同的問題,容災針對火災、地震等災難性事故,而備份則只保證數據的安全。備份跟前面的復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備份有時效性,因此在還原備份數據時會帶來一定的數據丟失。
清楚了前面兩個概念之后,我們就可以將容災分為兩大類:
數據級容災
也就是異地容災系統有本地數據的一個副本,數據可以是本地生產數據的實時復制,也可以比本地數據略微落后,一般使用復制或備份的方法實現。目前實現數據級容災的手段多種多樣,技術成熟,更重要的是數據級容災需要的軟硬件投入較小,有著廣泛應用。
應用級容災
在數據級容災基礎上,在異地建立一套與本地生產系統相當的備份環境,包括主機、網絡、應用、IP等資源均有配套,當本地系統發生災難時,異地系統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產環境。大部分情況下應用級容災要求容災中心和生產中心之間有1:1的軟硬件配置,相關的容災軟件價格也比較昂貴。
目前比較流行的集中容災解決方案有:
一對一災備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低成本的災備方式,部署方式靈活,針對不同的距離和鏈路狀況都有諸多適合的技術實現,從管理上來說也是最簡單方便的,總體上這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災備方式。
兩地三中心
同城災備中心是一個同步數據鏡像站點的,同樣兩地三中心可以有多種模式。與其他災備方式不同,這種方式同時使同城災備中心具有應用接管能力,在異地有數據的完整備份。在容災能力上,兩地三中心是當前最好的容災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數據和業務連續性,應對重大區域性災難,多個中心之間可以在平時進行業務分擔,也可以實現相互完全業務互備,而后端實現數據同步。
多對一統一災備
多對一的統一災備模式適合于有分支機構的企業和政府單位,地方或者分支機構統一向上級或總部進行備份,各個分支節點的復制互相獨立,互不干擾。
現代災備方式
前面的講到的幾種災備方式一般都僅針對數據型容災,也就是災難發生時可以保證一份可用的數據副本存在。隨著用戶對業務安全性和連續性要求越來越高,基于存儲雙活的應用級容災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采納,我們稱為現代的災備方式。